[ 文化] 2014年年初圈有一件傳播很廣的事,就是瑞士鐘的市場神話(Marketing Legend)Jean-Claude Biver(宇博的老板),購買了一塊使用庫存近60年的的Valjoux 柱輪13-130計時制作的型號3670的計時表,產(chǎn)量只有16只。這只表讓很多行家非常艷羨,手卷計時柱輪機芯在百達翡麗的打磨下美輪美奐是毫無疑問,其中有一點非常吸引人的,就是這個表擺輪上沒有避震,保留了鮮明的懷表特征。這也說明手表沒有避震是極少并難以想象的。這種情況也就只能在這種每只定價高達24萬歐元基本就是收藏把玩的表上出現(xiàn)。
因為沒有加避震器的手表或懷表,如果不小心摔了,細細的擺軸尖肯定會斷,以前換擺軸是當時中經(jīng)常遇到的活。一旦換過擺軸,手表就很難再走準走好了。
手表的軸尖
手表戴在手腕上,磕磕碰碰是很難免的,避震技術(shù)的出現(xiàn)使得手表變得強壯而實用,從而普及推廣開來。大家印象中避震就是蓋在擺輪軸眼上的彈簧片,實際一個表避震器會用兩個,有上下之分。每個由避震底座(Bloc)、托鉆套筒(Chaton)、防震碗(pierre a trou)、、托鉆(contre pivot)、防震簧(ressort lyre)等五部分組成的。
勞力士的Paraflex避震器
精工避震器
這個零件的價格并不貴,國產(chǎn)避震器,一顆也就幾毛錢,瑞士產(chǎn)的著名的因加百錄避震(INCABLOC)1顆也只要幾塊錢,一套裝好的國外供貨大約幾十元人民幣。但就是就通過這個不貴的小零件,行家就能看出表的檔次。(圖/文 宇宙之表特約作者 時計本杰明)